近日,由國機研究院下屬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“種苗智能巡檢機器人”正式在東北大豆產區投入使用。該機器人集成北斗與激光融合導航、多模態傳感與智能調控系統,實現了種苗表型信息的高通量、精準化、無人化采集與監測,為推動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裝備支撐。
隨著農業現代化和集約化水平的不斷提升,傳統農業管理中的人工依賴性強、監測效率低、數據精度有限等問題日益凸顯。本款巡檢機器人面向農作物育種、栽苗、田間管理的實際生產痛點,覆蓋播種、出苗、生長、成熟等全生長周期,可廣泛應用于大豆、玉米、小麥等主糧及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種植基地。它不僅替代了傳統人工巡檢方式,更在數據維度、采集頻率和響應速度上實現了質的跨越,有效支撐作物長勢評估、病蟲草害早期診斷、水肥需求研判及產量預估等精準農事決策。
該機器人融合RTK與激光SLAM的導航系統,實現了跨場景高精度建圖與定位;支持10km/h高速巡檢與全向移動,大爬坡能力,配備大直徑充氣輪胎及大行程彈簧懸掛系統,顯著提升對崎嶇田間的適應性與平穩性。創新性的采用輪距自適應調節與視覺糾偏系統,有效避免壓苗、傷苗,顯著提升田間通過性。搭載多自由度電動伺服調控機構,可根據作物高度與分布智能調整采集姿態,保障表型數據準確性與可比性。
依托5G網絡實現監測數據的實時回傳與云端集成,可與農業物聯網平臺、農場管理系統無縫對接,逐步構建“感知-決策-執行”的智慧農業閉環。不僅有助于實現單畝成本的降低和產能的提升,更從生產模式上推動農業走向綠色低碳、資源高效的新路徑,全面增強我國大田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水平。
該機器人的推廣應用,是智慧農業技術在田間場景的關鍵落地,為規模化種植主體提供了智能化的技術裝備選擇,對鞏固糧食安全、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與戰略意義。